會計09-02綜合損益表
意義 |
表達特定期間財務績效的動態報表。 |
內容 |
1.表首:企業名稱、報表名稱、特定期間(報導期間)、金額單位。 2.表身:營業收入、營業成本、營業費用、營業外收入及支出、所得稅費用。 3.簽章:主辦會計人員、經理人及董事長(負責人)簽章。 4.附註或附表:報表中各項內容的說明或重要會計項目明細表。 |
格式 |
實務上編製多站式綜合損益表。 第一階段計算營業毛利(損)。 第二階段計算營業利益(損失)。 第三階段計算本期淨利(損)。 |
公式 |
銷貨收入-銷貨退回-銷貨折讓=銷貨淨額 進貨+進貨費用-進貨退出-進貨折讓=進貨淨額 期初存貨+進貨淨額=可售商品總額 可售商品總額-期末存貨=銷貨成本 銷貨淨額-銷貨成本=銷貨毛利(損) 銷貨毛利-營業費用=營業利益(損失) 營業利益+營業外收入-營業外支出=稅前淨利(損) 稅前淨利-所得稅費用=本期淨利(損) |
分析獲利能力 |
銷貨毛利率=銷貨毛利÷銷貨淨額 (比率愈大,獲利愈佳) 銷貨成本率=銷貨成本÷銷貨淨額 (比率愈大,獲利愈差) 銷貨毛利率+銷貨成本率=1 營業利益率=營業利益÷銷貨淨額 (比率愈大,獲利愈佳) 純益率=本期淨利÷銷貨淨額 (比率愈大,獲利愈佳) 成本毛利率=銷貨毛利÷銷貨成本 (比率愈大,獲利愈佳) |
編製注意 |
1.單紅線叫做「加減線」,雙紅線叫做「終結線」。 2.預期信用減損損失屬於管理費用。 3.股份有限公司的綜合損益表下方應列示每股盈餘。 |
範例
企業名稱 綜合損益表 中華民國110年1月1日至 109年1月1日至 單位:新臺幣元 |
|||||
代碼 |
項目 |
110年度 |
109年度 |
||
金額 |
% |
金額 |
% |
||
|
營業收入 |
|
|
|
|
|
銷貨收入 |
|
|
|
|
|
勞務收入 |
|
|
|
|
|
營業成本 |
|
|
|
|
|
銷貨成本 |
|
|
|
|
|
勞務成本 |
|
|
|
|
|
營業毛利(損) |
|
|
|
|
|
營業費用 |
|
|
|
|
|
推銷費用 |
|
|
|
|
|
管理費用 |
|
|
|
|
|
研發費用 |
|
|
|
|
|
其他費用 |
|
|
|
|
|
營業淨利(損) |
|
|
|
|
|
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|
|
|
|
|
|
利息收入 |
|
|
|
|
|
租金收入 |
|
|
|
|
|
權利金收入 |
|
|
|
|
|
利息費用 |
|
|
|
|
|
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(負債)淨損益 |
|
|
|
|
|
採用權益法認列之投資損益 |
|
|
|
|
|
兌換損益 |
|
|
|
|
|
處分投資損益 |
|
|
|
|
|
處分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損益 |
|
|
|
|
|
減損損失 |
|
|
|
|
|
減損迴轉利益 |
|
|
|
|
|
稅前淨利(損) |
|
|
|
|
|
所得稅費用 |
|
|
|
|
|
繼續營業單位稅後淨利(損) |
|
|
|
|
|
停業單位稅後損益 |
|
|
|
|
|
本期稅後淨利(損) |
|
|
|
|
|
其他綜合損益 |
|
|
|
|
|
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權益工具投資未實現損益(本期發生) |
|
|
|
|
|
現金流量避險中屬有效避險部分之避險工具損益 |
|
|
|
|
|
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 |
|
|
|
|
|
確定福利計畫之再衡量數 |
|
|
|
|
|
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之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 |
|
|
|
|
|
與其他綜合損益組成部分相關之所得稅 |
|
|
|
|
|
本期其他綜合損益(稅後淨額) |
|
|
|
|
|
本期綜合損益總額 |
|
|
|
|
|
淨利歸屬於: |
|
|
|
|
|
母公司業主 |
|
|
|
|
|
非控制權益 |
|
|
|
|
|
綜合損益總額歸屬於: |
|
|
|
|
|
母公司業主 |
|
|
|
|
|
非控制權益 |
|
|
|
|
|
每股盈餘 |
|
|
|
|
|
基本及稀釋 |
|
|
|
|
董事長: 經理人: 主辦會計:
留言
張貼留言